他有一双乾坤手
每当走到室外,叶日初总要仰望一下天空,这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习惯。航空军医出身的他,对飞翔的银鹰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——曾有无数面临停飞的空军飞行员,在他左手
大拇指的作用下,重续蓝天之梦。
叶日初是一名骨科医生,他有一双神奇的手。他用这双手,使无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患者昂首挺胸。
走近叶日初,是被一位老人的执着所驱使。这位老人姓王,是杭州江干区笕桥镇的一位菜农。今年4月,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他终因病情加重不能再下地干活了。子女将他送到一家大医院就诊,拍片检查发现,他的椎间盘有三节严重突出,主治医生表示只能进行手术治疗。一节腰椎手术费需要5万元,三节就是15万元。一听这数字,老人急得冲子女直吼,“赶快把我运回去,即使疼死我了也不做这手术,15万,我卖一辈青菜也不够啊!”
抱定疼死在家也不开刀的老人是有幸的,因为有人向他推荐了叶日初。不开刀、不吃药、不打针,凭一只手指就能治病?老人开始不信,但疼痛折磨人,老人决定还是让这个叫叶日初的医生试试,反正不用开刀,不会花大钱。
他是子女抬到叶日初跟前的,叶日初将他扶起坐在一张凳子上,撩开他后背衣服,用右手大拇指顶住一突出的腰椎,另一只手抱住老人的肩部轻轻一个旋转,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突出的腰椎复位了,连续三次,老人挺直了腰杆,“不疼了,神了!”
很快老人又卖起了青菜,每天上午,青菜卖完后,他总要到附近机场路上的空军医院转转,因为他听说叶日初原来是这里的军生,他想通过打听找到叶日初的家。老人说,叶医生是个好人,他知道我卖青菜,一天赚不了几个钱,就减半收费,结果我只花了200元毛病就把病给治了,你说我能不感谢他吗?可是我一个卖青菜的,拿什么感谢他呢,于是我就想每天在他家门口放一把自己种的、不施农药的青菜……
老人的感情是质朴的,也是真挚的。从医近二十年,叶日初这个名字已被数不清的“老王”们深刻在心里。叶日初说,正是这种质朴和真挚的感情给他信心和力量。
假扮病员拜见将军名医
叶日初是温州乐清人。他个子不高,长得也不壮实,但骨子里秉承着温州人固有的执着和坚强。
1981年的冬天,叶日初告别家乡,走出雁荡山簏,入伍来到了上海空军某部。曾在地方高考中失利的他,到了部队后,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努力学习,当兵第三年,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军军医学校。1987年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空军某飞行学院任航空军医。
工作后,叶日初发现,课堂上学习的东西虽然很多,但实际中作用不大;而课堂上没有讲到或涉及不多的东西却大有市场。比如关节炎,这是军人职业病,中国中医的传统针炙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。但有关针炙方面的知识,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。为了掌握这一医术,叶日初经常对照书本,以身试针,反复在自己的各关节处扎针,以至后来形成“一绝”,用指一弹银针尾部,针头就能准确扎进穴位。一时间,找叶日初看关节病者趋之若鹜。
每天忙碌着叶日初,心里却不安耽,因为在他的病员中,还有一张张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孔让他无法释怀,也让他感到力不从心。这些病员是国家和部队化巨大代价培养起来的飞行员,职业的特殊性令他们中不少人患上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。据说,飞行员在拉起操纵杆使飞机陡然升高的一刹那,承受的是五倍的身体重量,长期以往,对人的腰椎和颈椎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。
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是两大医学难题,给吃药吧,效果不明显;针炙、拨火罐、贴膏药,往往只能暂时减轻一此致病痛,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于是有医生说,病人腰痛,医生头痛。
为了让空子骄子不折翅,叶日初暗下决心要挑战这两大医学难题。
原本对这种病就束手无策,现在要发起挑战又该从何入手?
“要是冯军医在就好了。”一些失望的患者从他这里离开时每每都要提到“冯军医”。因为提的人多了,叶日初自然也关注起“冯军医”。
冯军医大名叫冯天有,是北京空军总医院的少将副院长,是多年前从飞行学院走出去的的军医。在这个飞行学院,冯天有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。他是空军部队惟一的一位具有少将军衔的医务工作者;邓小平同志一生与三位医生合过影,他是其中一位;1976年2月,他受命出国给一位外国元首治疗颈椎病。当时这位元首的颈椎病已十分严重,每日靠肌注杜冷丁坚持两个小时工作,吃不好,睡不好,肌肉发生也已萎缩,陷于非常痛苦之中。冯天有到来后,用独到的手法很快减轻了这位元首先生的病痛,17天后完全恢复了健康。消息传开后,犹如大海湾发生了一次海啸!许多国家的使馆人员表示怀怀疑:中国会造就这样神奇的医生!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阅电后,高兴地说:希望在年轻人身上,但不要骄傲……
听了很多冯天有的故事,叶日初感到热血沸腾,虽然还没有见过这位前辈医生,但在他的心目中冯天有早成了他最敬重之人。
1988年,叶日初产生一个大胆想法:到北京拜冯天有为师。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部队领导的支持,并以组织名义予以推荐。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空军总医院后,一连数天却见不上冯天有的面,因为这位将军医生的名气太大,每天排队等候看病人似一条长龙,有时地方不够就围圈而排。一般病人挂上号后,需半个月左右时间才可能面医。无奈,叶日初只好以病人的名义挂号、排队。这期间,他发现等了十几天的病人,进了冯天友的诊室后,几分钟就出来了,神奇的是,谁多佝着腰进去的人直着身子走了出来。这更坚定了叶日初师从冯天有的决心。
终于轮到了叶日初,他递上了部队的推荐信,冯天有看后说,两年后再来吧。接着,又忙于接待下一位病人。
叶日初看出,冯天有没有授徒之意。回到部队后,叶日初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愿望,一方面期待时间过得快一些,一方面不断努力工作,以期领导支持。他所在部队的一些领导与冯天有过去就是战友,感情很好,他们很理解叶日初的心情,一有机会就向冯天有推荐叶日初。1990年,叶日初终于如愿来到了冯天友身边。冯天有告诉他,学习很苦,需要恒心,当时给他两年时间,就是想考验一下他学习的决心有多大。
冯天有是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主任。他从脊柱椎间力平衡紊乱、失稳,看待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动态变化,改变了过去只是静止地、孤立地看待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认识,建立了新的概念。弥补、修正了既往的不足,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。叶日初要学的就是冯天友在治疗上独创的“脊柱(定点)旋转复位”。在观看老师给病人治病时,他感到这一方法比较简单,招数不多,一摸一扳而已,摸就是找准病人突出关节,扳就是通过身体旋转达到复位目的。看似非常简单,真要掌握了却不容易。这也是冯天有不愿收徒的一个原因。在叶日初跟他前,他也有一个学生。据说,这个学生跟他学习了一年,看似简单的几招就是没能学会。快要回部队,小伙子压力非常大,一连多日夜不能眠,以致半夜里经常起来坐在宿舍楼梯口抽闷烟。因为是夏天,他打着赤膊,好几次把下夜班的护士给吓着了。一天夜里,医院保卫处把他当“流氓”给抓了,在问他话时,嘴里反复在说:“我咋怎么笨呢,我咋就学不会呢。”
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,传者当笑话,听者叶日初也当是笑话。入门学习,老师要求摸准病人脊椎骨,感觉其以毫米计算的微小错位。几十块骨头都嵌在肌组织深处,凭体表触摸而达到“透视”目的难乎其难。三个月下来后,叶日初手上感觉竟然与来时一样仍很迟钝,他感觉自己也快成“笑话”中的人了。
叶日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,是不是学习这种治疗方法的料?掌握不了这一方法又如何向组织和战友们交待?这天,平时滴酒不沾的叶日初竟用一瓶二锅头将自己灌个稀巴烂,以至第二天都没能起床上班。冯天有知道后,什么也没有说,只是向叶日初伸出自己的双手。啊!这是怎样的一双手,两个大拇指经过几十年的训练已严重变形,简直就像螃蟹的大钳子。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两个核桃给他,叮嘱他任何时候手都不能空着。
“任尔东西南北风,咬定青山不放松。”从老师身上,叶日初重新看到了希望,也增强了信心。
当时空军总医院骨科病房有50多位腰椎间突出症患者,叶日初为他们建造了比较病案,发病时间、症状、治疗情况等,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,并用手在患病位慢慢加以体会。从早上开始,直至晚上病员休息,他都是在通过这些病员进行着自己的学习。后来这些人都成了他的朋友。回到寝室后,叶日初也没闲着,在人体标本模型上继续练“摸”功,手指上老茧磨破了,贴上胶布再练;手指关节肿得不能动弹,倒点热水泡泡再练。朋友请他吃饭或看什么演出,他一概婉拒,因为时间对他来说太珍贵了,哪怕是一、两个小时他也浪费不起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一年下来后,叶日初终于练就一双“透视手”。他的悟性和特别能钻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冯天有,原定学习时间一年,冯天有主动给叶日初所在部队打招呼,要求延期半年。这半年,叶日初在冯天有悉心指导下,长进很快。结束学习离京前,从轻易不夸赞他人的冯天有说:“我带过不少弟子,得我真传者不多,你是其中一个。你的手法稳、准、轻、巧,你要尽最大可能去解除更多人的痛苦。如果将来到了地方,希望你能建造一所专门的正骨医院,这曾是我的心愿,因为中国有太多人在经受着腰、颈椎病的折磨……”
悬壶济世本就是医生之责,面对老师的嘱托,叶日初坚定地点了点头。
“一指神功”激发“日初效益”
1992年底,叶日初回到了空军某飞行学院,一些常年直不起腰的椎间盘突出患者经他诊治后,重新挺起了腰杆,有人误传“冯天友又回来了!”一些老患者慕名来到后,见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轻的军医,甚是惊讶。但效果不得不令他们发出这样的赞叹:“后生可畏啊!”
一天,一位弯着腰、侧着身子走路的年轻军人进了他的诊室,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,在某飞行大队任副大队长,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很长时间没有翱翔蓝天了,如果这毛病再不能治愈,他的飞行生涯就算结束了。
作为空军部队的一员,叶日初深知飞行员最挚受的是蓝天。经过认真检查,叶日初发觉这位副大队长病症已很重了,关节脱位,肌肉萎缩……他小心翼翼地问叶日初,你看还有戏吗?叶日初没有吭声,只是用手轻巧地给他推、拿、摸、捏,仿佛心随手动。20分钟后,他弯了半年多的腰直了起来。一个月后,这位副大队长可以重新登机了,他给叶日初打来电话说:“飞机经过飞行学院上空时,我要盘旋三圈,向你这位神手致意。”
学成归来后的几年里,叶日初为数百位飞行员解除了痛苦。“飞行最大的安全在人,人是根本。”叶日初是这样理解航空军医之责的,所以对飞行员患者的诊疗他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。
虽然生活和工作在军营内,但随着被治愈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,叶日初的名声就像一枝关不住的红杏,遍洒春的信息。
吴呈云是温州中国保险公司的总经理。1992年他是乐清中国保险公司的负责人,30多岁的他,事业颇为顺利。然而没想的是,年纪轻轻的他却有着5、6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。这一年底,病情加重的他倒下了。公司员工和家人带着他慕名来到叶日初所在部队。
脸色扭曲或发青,弯着腰,被人架着走,这是叶日初对许多病员的第一印象,见到吴呈云也不例外。
叶日初对吴呈云采用的是师承正骨疗法,两天一次,十次过日,吴呈云腰完全直了起来,并且活动正常。如今十几个年头过去了,吴呈云的腰椎病再也没有复发过。每个双休日他坚持打篮球,出国长时间坐飞机,他的腰都没有问题。现在不管有多忙,隔三差五总要给已经是老朋友的叶日初煲一会儿电话粥,他笑称同叶日初搞好关系的目的是与已方便,据叶日初不完全统计,经叶日初介绍,他已接待了100余位与吴呈云沾亲带故和病员。
在叶日初的神手作用下,无数人圆了事业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之梦。郑建业是乐清欧利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,12年前,他因腰椎盘突出导致身体侧弯一边倒,家人把他送进当地医院做牵引,每天6个小时,3个月后身子正了。谁知出院不久,骑了一次摩托车,他的身子换了一个方向又弯了回去。于是,他同吴呈云一样,也慕名成了叶日初的病员。叶日初的正骨疗法,使郑建业与很多病员一样有了一个相同结果。
“当初没有你,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一切。”现在资产过亿的郑建业,经常开着一辆黑色的大奔找叶日初商谈,欲投资在温州建造一座正骨专科医院。他还表示,要让叶日初收下他在英国读书的儿子为徒,将来回国后传授他正骨之法。
这位董事长对叶日初的事业充满了热情和关心,甚至不遗余力地替他到处吆喝,受他“现身说法”之影响找叶日初看病的不下400人。
叶日初名气大了,有趣的是,家人对他总抱有怀疑态度,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?去年,叶日初爱人的叔叔也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,连续十多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日夜难眠,医生无奈地建议他到上海的一些大医院去看。在经过杭州时,叶日初的爱人建议叔叔让小叶帮帮瞧瞧,叔叔不屑地说,一年我要同他见上好几次,一道吃饭喝酒,一道嘻嘻哈哈说笑,我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当天晚上,叶日初到叔叔住的宾馆去探望,遵照爱人嘱托,不管叔叔是否愿意,就给他进行了一番拿捏,当场就感到异常舒服,没有一点疼痛之感,拉着叶日初就要去他家看望他的儿子。第二天,叔叔没有去上海,而是高高兴兴地赶回乐清上班去了。
良好医风与一个村庄的感动
2000年10月,叶日初脱下心爱的国防绿,告别军营,虽有恋恋不舍之情,但想到融入民间可以更广泛地为患者服务,胸襟大开。
从部队回到地方后,叶日初主动提出不要组织安排,他选择了个体行医。如今,杭州新市街日初正骨门诊部每天都人头济济,在济济人头中不停忙碌的叶日初始终洋溢一张笑脸,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,正在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。
也许应了一句老话,酒香不怕巷子深,不少人认定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就得认“日初牌”。今年国庆长假,记者在他的门诊部采访,碰到了来自湖南长少的胡女士一家人。
十多年前,胡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坐了几十个小时找到叶日初所在部队,不巧的是叶日初回老家乐清探亲去了。通过打听,胡女士又坐了十几个小时车找到了叶日初在乐清的家。一路的舟车劳动,胡女士认为非常值得。因为此行让她痛苦不再。她感谢叶日初,而叶日初则对她说,他更要感谢她,费尽周折一定要找他治病,这是无比的信任,因为患者的认同是对医生的最高奖赏。考虑到胡女士长途而行开销较大,他没有收她一分钱的治疗费用。
胡女士说,她的病好后,她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她所从事的电器经营活动,生意越做越活,日子越过越美。不曾想,今年8月,她在长少一健身俱乐部练健美时,由于用力不慎,把腰给损伤了。于是,她立即想到了叶日初,但十多年不联系了,叶医生会在哪里呢?电话打到空军某飞行学院,对方说叶医生早调到了杭州空军医院,电话追到杭州空军医院,她被告知叶医生已转业到了地方,最终她联系到了叶日初的父亲,明确了叶日初的“定位”。国庆长假第一天,行动困难的胡女士在丈夫和女儿的陪同下,乘飞机到了杭州。经过两天的治疗,到第三天晚上,胡女士就跑到杭州吴山广场玩开了。胡女士说,叶医本领大架子小,一副笑模样让人一见就欢喜。
叶日初让病人喜欢,是因为他有良好的职业风范。就拿胡女士一家来说,到了杭州后,叶日初除认真为胡女士治病的,到的当天,他还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宾馆。在桐庐姜家镇鲍家村,叶日初被全村人奉为“圣人”。这个村的人是靠开山劈石生活的,重体力劳动致使很多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。1995年的一天,一个叫鲍苏木的患者经在杭打工的村人介绍,被5、6个人抬到了叶日初面前。经检查发现,突出部门大面积压迫神经,导致手脚都不能动弹,病史将近十年。叶日初说,这是他至今见到过的最严重的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。一个半月的治疗后,他回到了村里,站得正、走得直,还能干一些轻活,全村轰动了。到杭州看病前,鲍苏木让妻子卖了家里的种猪,叶日初得知这一情况后,坚决不少他的治疗费,让他把猪赎回来,他深情地对他说:“我不仅要看你病好起来,还要看你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。”从鲍苏木开始,后来这个村及姜家镇每年总要有30、40人找叶日初看病。他们大都经济状况不好,叶日初对他们收费很少,一些特别困难的则全免。山里的人是质朴的,他们把家里的地瓜干带来了,把山里采的野菜带来了,一定坚持着要叶日初收下,这是他们的心意啊!每当此时,叶日初的眼睛总感到有点发涩,油然而生一种社会责任!
只有爱人的人才能为所人所爱。无数从叶日初这里看好玩症后的人,心里始终装着叶日初,前文提到的笕桥菜农老王、乐清老板郑建业等都是这样的人。一位名叫胡素心的印尼华侨,今年已72岁了,是叶日初治好的患者之一,她最近给叶日初来信说,她现在正在学习钢琴,熟练后她要为她弹奏一曲《爱的奉献》。
是啊,爱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,奉献爱是幸福和快乐的。谁说,初升的太阳不是新美如画呢。
|